新闻动态

侧记 | 泠泠七弦,不忘初心

编者按

为期五天的活动结束了,“平湖杯”古琴邀请赛,三场音乐会,一场讨论会……这些天,我们有太多的所思、所看、所想,在活动过程里识人、察事、受教、自省……得益匪浅!

琴人的世界里只有古琴,那是一种纯净得令人满足的生活;琴人的世界里不只有古琴,它从来不只是一件简单的乐器。你的心里有什么,琴声里即映照出什么。而什么是古琴的品格?什么是琴人的风骨

?愿与所有人共同探讨之。

从今天起,将不定期刊登活动侧记,和人物、事件花絮。谨以此纪念我们一同经历的这段难忘的回忆。

距“平湖杯”古琴邀请赛落幕已整整一周,当初或激动、或兴奋、或疲惫的心情,如今已渐渐沉淀得更为深邃和隽永。留下来需要收集和归档的资料很多,需要总结和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很多,需要梳理

和整理的思考很多。作为整个活动的执行者之一,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以一种怎样的角度来呈现这一切;作为时间的旅行者,我力图真实、完整还原这一切;作为一个琴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场活动所带

来的影响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我们谈论管平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他的打谱?他的演奏?他的音乐?还是仅仅知道他的名字,背诵百度百科上几行写好的文字?由于王迪师曾经为管平湖师和古琴艺术传承所做的种种努力,

我们今天能在网络世界里随处搜到写有“管平湖演奏”字样的音像资料,也有为数众多的琴友都表示非常热爱管师打谱和演奏的琴曲。但是当你演奏时,是否对照原谱仔细推敲过管师标示指法的用意?

你的指法是否忠实按照谱本指示?甚至你演奏的《流水》究竟是不是那首至今环绕在宇宙空间的“管氏流水”呢?

当2003年11月7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宣布,中国的古琴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决定,推动了古琴艺术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各地琴馆遍

地开花。与此同时,“古琴传承究竟该怎么做”似乎却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承办“平湖杯”的初衷也许正是想要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从我做起,从眼前手下做起。在推广管平湖先生古琴艺术的同时,也让所有喜爱管师打谱及演奏风格的天下琴人们,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使大

家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和共同受益。

起初的立意是希望做一场“以管平湖先生打谱的谱本为主题的比赛”,后来在做了一些调查和摸底,发现这个想法在目前不具有现实性。因为每个琴童在学乐器之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模仿”,

即老师怎么弹,自己便怎么弹。所以,社会上通行的版本是怎样,大家弹奏的就是怎样。

而现在大多数琴人喜爱弹奏的《欸乃》《流水》、《广陵散》、《离骚》等曲,与管氏打谱的原谱本相比,在指法和节奏上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因此在最后,“以管平湖先生打谱的谱本为基础和参

考,其他版本也不拒绝”成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同时,我们在本次活动的会刊和场刊设计里,特意加入了“管平湖古琴艺术成就”的相关文章,也是希望能让所有参会的选手有一个了解管师打谱及其演奏特点的入口。这一点点小小的努力,不知道有

没有人注意到?

另外,虽然比赛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交流的方式之一。但不可否认比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许多学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就是通过这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不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坚定

了走“专业演奏”道路的信心。在活动过程中,常常见到一家三口同行,利用一个周末,孩子比赛,父母随行。活动结束后,又要匆匆返回学校上课……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从小学琴。上台之后,面对百十人的围观,脸不红,手不抖,得益于平常登台演奏和参加比赛的经验。而基本功之扎实,则得益于平时刻苦的练习。对于任何一样乐器来说,音准、

节奏、音色,都是基础。在此之上才谈得到音乐感情和对曲境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从小刻苦训练养成的习惯,给了他们以后获得极大自由度的基础。这是将来他们在音乐理解

和曲境诠释上有深入思考的前提。

但是,古琴又不仅仅是一件乐器。作为“四艺”之首的古琴,历来被作为“修身立德”的一部分。不过,随着“士”阶层的消亡,所谓“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连纸质书都开始被讨

论“存亡”的今天,国民人均年阅读量不足十本的当下,探讨“君子之器”更像是停留在口头说说而已的事情。

当看着庭院里那些背着古琴走过的青少年,有时我们会乐观地想:先让这些孩子们爱上古琴、弹好古琴。我们对古琴的未来有信心,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信心,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在继承的同时传播,在接受的基础上热爱,在琴技扎实的基础上丰富对琴德、琴道的认知,也许是一条可以走很久的路。

这次比赛,年龄不满十八岁的青少年占了一半,其中女孩子占了三分之二。所以在候场区,在练琴房,随处可见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闲暇时,有时我们会私下打趣,“古琴在古代可从来不是闺阁之物,

弹古琴的男人都到哪里去了?”……也许是女人天生对美、灵性、智慧等诸如此类的事物充满兴趣,但是弹古琴的男人越来越少,始终是一种遗憾。

我们希望“平湖杯”能够作为一个平台,不仅为有潜质的琴人新秀提供展示和被发现的机会,也能让所有琴人借助这个机会,更深地了解“管平湖师在古琴打谱和演奏上所做的居功至伟的贡献”,同时

思考古琴的过去和未来。

我们希望更多的琴人在古琴传承之路上有更深远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引发大家思考:我们在传承的同时,究竟传承了什么?对于前辈的打谱,至少多一分尊重,少一分随意。如果说还有奢求,那就是

希望在“古琴申遗12周年”的今天,能有哪怕多一个琴人去思考,究竟“古琴应该怎样正确去传承”?

三天里,我们用八场比赛,三场音乐会,一场研讨会,极力从各个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问题属于你我,答案尽在你我

也许,在几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了解和熟悉管师,我们可以做一场“以管平湖先生打谱谱本”为标准的古琴赛,不仅邀请到“以古琴为专业”的学生,也能邀请到“以古琴为兴趣”的喜欢管

先生的打谱及演奏风格的琴友们,再聚一堂。

这一天,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静女其姝,娴花照水。

向晚意迟迟。这个女孩与音乐有个特殊的故事,她的故事打动了我。(稍后奉上)

音乐路上,有父亲一直相伴。

照片中大笑着的男孩子名叫张启航,他在本次《流水》专业组的比赛中荣获金奖。

参加比赛的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衣裳,欢喜地像在过节

比赛候场间歇,坐在石阶上来一段儿。孙宁伯,十岁,他的老师爱称他为“小土豆”,这次他在“平湖杯”古琴邀请赛中获得业余组《广陵散》金奖。一个十岁的孩子弹奏《广陵散》,音准、节奏,临场镇定的表现,令人惊异。

三朵花。

背着古琴的阳光少女。

候场间歇,指导老师认真辅导。

别人眼里的风景。

候场区一景。

练琴房里的背影。

上海办事处地址:上海市成都北路777号    电话:18817521966    Designed by JIAO. Power by Feimo
版权所有: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   Copyright 2011 INTERNATIONAL CHINESE MUSICIANS COALITION All.RIGHT.   沪ICP备11025731号-2